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7集课程复讲 |
张春宝学长 |
|
借人物,及时还,后有急,借不难 人家借东西给我们,我们要记着别人帮助,恩情。时时不要忘了归还的日期,人的信用是要 一点一滴来积累的。 宋濂的故事。 告诉我们讲信用,别人就欢喜与您交往。人与人的恩义,道义,情义就越来越深 。 深圳老板被炸的故事。告诉我们不讲信用,取非义之财,譬如漏脯救饥,鸩酒止渴。非不暂饱。死亦及之。 信的涵义。 左边一 个人,右边为言,代表人说话一定要讲信用,言出必行。言行一致。 我们祖宗的信作为一个人的人格,是作人的本份。 蔡老师的外公开米店的故事。大家都能为人着想,整个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好。 如今我们却为了利,离信的道义慢慢偏远了。 西方的信是先不信任你,要白纸黑字写下来。 孟子说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一个人假如不讲信用,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的。在团体中别人因为不信任你会离你而去。那我们就孤家寡人,不可能有所作为了。 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1,父子有亲。 作为父亲第一个就要言行致,以身教来带动孩子。孩子就会越做越喜欢。反之如果我们只要求孩子来做,口头说教。孩子的不满会越积越深,最后就无法管教了。 还有我们对孩子允诺的事也要考虑能否做到,不要认为我反正有钱,要什么能给什么。 还要看是否真正需要。因此要做到:“事非宜,勿轻诺” 养孩子不只给他吃好,穿好,供上学,还要教他做人,处事,待人接物的态度、方法。 一个有才无德的人,对家庭,社会,国家是无用的,甚至会成为祸害。因此把孩子教好 是为人父母的本份。 曾子杀猪的故事。 孩子对父母要时时怀着感恩的心,好好孝养父母,养父母之身,父母之心,父母之志。如今 我们大部份时间在用钱来养父母。这是不够的。向前人好好学习。 仲由负米的故事。 在自已发达后,常常想着父母在世时为双亲负米的事,如今却再也无法来瞻养父母了。唏唏不已。 庭坚涤亲溺器。事事尽为人子的本份,不为外在的名闻利养所污染。 朱寿昌弃官寻母。读圣贤书的人,念念不忘亲人的恩义。孝悌也者,为人之本也。 师生之义。属于父子伦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 教学生一定要言而有信,学生才会心服口服。学生答应老师的事也一定要做到。 史可法的故事 读圣贤书的人时时想着为国家举存贤才,把圣贤的学问传承下去。 2,君臣有义。 做为一个国家的领导,一定是一言九鼎,言出必行。作为臣子,如果出尔反尔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。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, 尧帝至诚爱护人民的故事。 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天地有情,有感 必应。 大禹的故事。 教导人民,子女要用疏导,因材施教,顺着性情去引导。 领导者要时时为人民,员工的福利着想,不能老想自已的荷包。要君仁臣忠。 记着孟子说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。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。 君之视臣如草芥,则臣视群如寇仇。”一个企业的风气,领导者责无旁贷。上行下效。 我们做员工的也要感恩领导者,尽自已的本份与道义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